已有1條回答
初三的孩子面臨著即將到來的中考,同時孩子的學習內容也有所增多,就會導致一部分孩子無法合理安排時間,以至于孩子的成績下降,那么初三孩子成績差家長如何處理呢?
初三孩子成績差家長如何處理
進入初三,學習更緊張了,在初三之前成績都是穩定的,說明孩子的基礎是不錯的。一次期中考試不理想,不用太焦慮,這個時候你應該多和孩子溝通談心,問問孩子的想法,找出問題所在,千萬不要斥責。
初三孩子成績差的原因很多,通常情況我認為首先應該解決的是情緒和心理疏導的問題,成績下降孩子心里比父母更難過和著急。這時候應該和孩子共情,理解他、鼓勵他、安慰他。情緒問題解決了,再和他一起分析成績下降的原因,丟分的科目、題型,針對性的制定解決的措施和辦法。
初三增加了化學,而且學習進度都會比較快,因為初三不僅要完成上下冊的學習內容,還要大量時間復習,下學期有三次模擬考試(不知道其他地方是幾次),要讓孩子認識到初三的重要性,把精力集中到學習上。
初三孩子成績差,家長在學習上不要與其他的初三學生去比較,而是要與他自己比較,有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家長這樣既可以幫初三學生找回自信心,讓他自己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在成功中培養自信。
在自信中達到更進一步的成功,又可以激發初三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體驗學習的樂趣,達到自覺自愿高效率學習的目的。
要幫助孩子確立不懂就要問的習慣,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在遇到難題時害怕丟臉不敢去問老師,因此導致問題越來越多,最后導致成績下降。此時作為家長要樹立他們的自信心,鼓勵他們去問去尋找方法,這樣對提高成績有很大的幫助。
初三是很重要的一步,考一個好的高中對以后都有影響,讓他們了解這個問題以后,對學習有熱愛,再請一個好的輔導老師,進行全面幫助,就會對提高成績有好處,而在不斷學習中,他們找到了快樂,自信心有了,再遇到難題時就可以很好的解決。
3歲孩子出現問話不回答的情況,有不少家長都遇到過,但也束手無策。家長應該怎么辦?
3歲孩子問話不回答怎么辦
1、減少問話,改變方式。
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存在問話,但是我們和孩子之間,要大幅度減少問話。很多家長說,為了生活,我們肯定要問孩子問題啊,那怎么辦?其實我們可以換一種說話方式。
比如:我們問孩子冷不冷,孩子可能不會理睬你,但是我們說:“我覺得你有點冷,需要穿一些衣服?!焙⒆佑锌赡軙f:“我不冷不要穿衣服。”再比如你要問孩子剪刀放在哪里了,可以這么說:“我找不到剪刀了,我們一起來找一找?!?/p>
我們需要做好一個功課把問題轉變成陳述性語言表達出來,很多時候孩子就會回應你,而不是一句“不知道”,直接把你要說的千言萬語扼殺在搖籃中。
2、不要為了說話而說話,從而出現喋喋不休的重復問話。
孩子語言能力差,不太說話,不會溝通。為了教會孩子說話,通常的做法是不斷地發問,企圖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
你越想讓孩子說話,越是問孩子問題,孩子就越不肯說話,所以我們要讓孩子自發地產生有意義的語言,讓孩子為了溝通而說話,絕不是為了說話而說話。
比如孩子從幼兒園回來,你去問孩子:“你在學校中午吃了什么啊?”孩子通常不愿意和你說話。這種一問二答的說話方式,也不是我們提倡的。
這種方式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我們不問,孩子不說的刻板模式。我們想和孩子討論午餐,可以先說自己中午吃了什么,哪個萊喜歡吃,哪個萊不喜歡吃等等。這樣孩子會加入你的話題,描述自己在學校午餐的情況。這種溝通方式是我們渴望的,是經驗分享式的有意義的談話。
3、話不在多,在于精。
孩子說話,不在于喋喋不休無意義的說話,而是在于有意義的溝通,所以話多不是我們的目的,有意義的話才是我們的目標。
十句無意義的自言自語,不如一句有意義的溝通。我們要把溝通放在第一位,時刻記住溝通的重要性。
在吃飯、出游、坐車的時候,我們家長之間可以進行陳述性的溝通,孩子經常會主動加入進來,盡管孩子可能只說一句,但是這是有意義的溝通,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所有的要點,就是多使用陳述性語言。在家里,父母要互相提醒,減少問話。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不會有很大的改觀。隨著家長“功力”的逐步加深,孩子的改變會讓你驚訝。
6歲孩子見人不愛打招呼有很多種。孩子可能不知道應該打招呼,不知道如何打招呼,不敢打招呼,懶得打招呼,不想打招呼。
6歲孩子見人不愛打招呼怎么教育他
1,不論孩子出于什么原因不愿意打招呼,都不應該因此訓斥孩子。如果因為這件事訓斥孩子,孩子們會覺得因為不打招呼這件事情受到了訓斥,會更加排斥打招呼這件事情,甚至會產生心理陰影,到了成年以后也不愿意打招呼。
2,無論是哪一種原因,家長都要告訴孩子打招呼是一種有禮貌的行為,是一種好的行為。然后告訴孩子如何正確的打招呼。
3,如果孩子不愿意打招呼,家長要給孩子做一個正確的示范,可以在家里和孩子玩一個這樣打招呼的小游戲。
讓孩子體會一下打招呼和不打招呼的區別,讓孩子最好讓孩子體會到打招呼的好處。
打招呼雖然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可以增進雙方的感情,會得到一種情感上的愉悅,會因此而找到一種歸屬感。
4,也可以出門的時候,自己打完招呼之后,然后在以孩子的語氣打一次招呼,給孩子做好示范。
也許孩子一時半會兒還是不能接受和別人打招呼,家長也不要著急,不要催促,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5,也不要給孩子貼標簽,說孩子是一個不打招呼的人,給孩子貼的標簽往往會成為現實。
6,當孩子主動打招呼時候要及時給予肯定,強化孩子這種行為。
孩子突然不想上幼兒園怎么辦?在孩子突然不想上幼兒園的時候,不要一味地強拉硬拽,打罵孩子。而是應該心平氣和地蹲下來,盡量和孩子平視,以溫和的語氣詢問孩子不愿意去學校的原因,從而針對性解決。
孩子突然不想上幼兒園怎么辦
一、孩子在幼兒園與老師的關系。
孩子在幼兒園與老師的關系很重要,乖巧、積極、開朗,遵守規則,這樣的孩子老師比較省心,大多都喜歡,也能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孩子自然上學積極性也高,不易因為什么事情而受到老師的批評。如果孩子有點調皮,老師耐心不夠或者心情不好的時候,可能會被受到責罰,孩子會因此而對老師產生畏懼心理,甚至害怕上學。
對策:如果孩子是因為被受到老師的批評而不敢去上學,家長首先要先問清楚孩子,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突然不愿意去上學了,了解事情的經過,之后再去問老師。未了解清楚事情之前,千萬不要貿然的去質問老師,這樣可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麻煩。
家長如果發現老師對孩子不利,先找老師問清楚緣由,如果是家長的問題,家長就應該管教好孩子,如果是老師的問題,建議家長應該跟老師好好溝通,如果溝通好之后還是無效,最好考慮給孩子轉學。幼年時期的老師對一個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孩子能夠遇到一個好老師,甚至對他的一生中起著很大的作用。
2、家庭因素。
家庭中,爸爸媽媽的關系是否和順是很能影響孩子的情緒的,夫妻之間如果有當著孩子的面爭吵,會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因此而不愿意上幼兒園。
對策:如果是因為夫妻之間的爭吵而影響到孩子,那就應該向孩子說明情況,并且當著孩子的面去和解,讓孩子解開心結。
3、孩子在幼兒園與小朋友之間的關系。
一個會交朋友的孩子,在幼兒園更會受其他小朋友的歡迎和擁護,在集體中,孩子能夠擁有自己的朋友,會更有一種歸屬感和安全感。如果孩子在小朋友中被受排擠,也會讓孩子對上學而感到膽怯。
對策:經常多帶孩子與其他的小朋友玩,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允許孩子帶朋友到自己家里來玩,有必要的情況下給孩子傳授一些相處方法。
孩子在3歲的時候敏感膽小,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如果家長沒有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很有可能會導致他長大之后變的自卑,不敢表現自己,那么對于3歲孩子特別敏感膽小怎么辦呢?
3歲孩子特別敏感膽小怎么辦
多肯定和贊揚孩子。日常生活許多家長的教育方式是不正確的,她們想有意地構建自個的形象,因此一直在孩子眼前皺著眉頭,針對孩子的發展也嗤之以鼻,實際上她們心里是十分高興的,可是她們只是不愿在孩子眼前顯露出去,由于她們擔心孩子不聽自身得話。
對孩子的態度、情感要穩定,不要忽冷忽熱。照料孩子、與孩子接觸的時間最好固定,盡可能避免孩子長時間見不到媽咪。穩定的情感態度,有助于孩子形成安全感,安全感強的孩子自信心會更強,出現膽小的現象也少一些。
平時,處處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堅強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鼓勵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一味包辦,而要讓他自己想法解決。當然,開始時父母要予以必要的指導,使孩子慢慢學會自己處理各種事,而不能一下子就不問不管使孩子手足無措,更加膽小。
3歲孩子特別敏感膽小是什么原因
孩子經常遭受到批評?,F在的家長普遍呈現出,孩子小時候,做什么都是賞識的心態,覺得孩子會走路了、會說話了,都值得爸媽好好表揚一番,父母對孩子表現得特別積極。
但當孩子步入幼兒園、小學之后,父母對于孩子學業上提出越來越多、越來越高的要求,與之俱來的就是不耐煩的情緒和更多的挑剔與批評。慢慢地,我們孩子認識掉一個狀況,他們的年紀越大,反倒越容易得到批評,他們覺得自己越來越不被認可了。就這樣,他們慢慢進入了自卑的狀態。
孩子的生活圈子過于小。有些孩子平素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里,特別是由爺爺奶奶照看的孩子,很少出去玩,接觸外人也少,依賴性較強,不能獨立地適應環境。這樣的孩子一見生人就躲藏,生人一抱他就哭鬧,如果送幼兒園,碰上新環境、新老師更是膽小。
保護過度。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有的小孩在前面跑的時候,家長總會在后面喊著,慢點慢點,別跑了會摔倒的。
現在絕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對于孩子總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什么都舍不得讓孩子去體驗與感受,但殊不知過度的保護會讓孩子失去面對陌生事物的勇氣,讓孩子變得膽小,正是因為父母的過度保護,才養成孩子膽小怕事的性格,一旦離開了父母這個“保護傘”,孩子會變得不知所措。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發現,在3歲的時候原本聽話的孩子,突然間變的特別犟,其實造成孩子不聽話的因素,一部分是因為孩子自主意識的萌發,另一部分是因為心理因素,那么3歲孩子特別犟的心理因素有哪些呢?
3歲孩子特別犟的心理因素
犟孩子主要是脾氣大和叛逆心理強而造成的。孩子在3歲或13歲左右是人生的兩次叛逆期,脾氣大與父母的遺傳有關系,犟孩子的“犟”勁是與父母的對抗而形成的?,F在的年輕家長,對孩子過分的呵護,從孩子的衣食住行到孩子的交友興趣愛好,什么都想干涉一下。
孩子特別犟一般是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如果家長比較任性,而且容易生氣,都會對孩子的行為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孩子會模仿家長的行為方式。
其次,孩子到了3歲,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的發育都有一個質的飛躍,擁有非常自我的想法,而且覺得自己可以獨立完成很多事情。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平時應該增強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及時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給予正確的疏導。
3歲孩子特別犟怎么辦
1、理解孩子的行為
當孩子出現特別執拗或者倔強的行為時,父母不要感到氣憤或者不耐煩,有意地打斷孩子的行為會破壞孩子內心的秩序意識,讓孩子感到崩潰。
相反,父母要特別地理解孩子的行為,這種理解既可以表現在言語上也可以表現在行動上。在言語上支持孩子獨立的想法和意見,在行動上給予孩子一定的耐心和時間,讓孩子自己去發揮和改變。
父母的言行要表現出充分的無條件的尊重,讓孩子能夠實現自主獨立,樹立良好的品質目標,一段時間后父母會發現孩子好像長大了很多,之前那些被認為做不到的事情孩子好像完全可以獨立做好。
2、要冷靜的對待
就是當孩子開始鬧脾氣的時候可以把寶寶放在一個屋子里面冷靜一下,不要在發脾氣的時候就去說服他,或者吼他,等寶寶安靜下來之后,再去和他講道理,這時寶寶接受的可能性就很大。
最后,當3歲的孩子表現出特別犟的性格特點時,父母不能表現出前提的控制欲,反而要讓寶寶知道自己的表現是被接納、認可的,幫助孩子建立自我的存在感,同時,給孩子一定的解釋和說明,讓孩子自己對所發脾氣的事情作出選擇。
幼兒說謊的原因有很多,尤其三歲左右的幼兒,原因更是五花八門,主要常見于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豐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在幼兒的眼里,哪怕是一塊石塊也是有生命的,月亮星星就是可以摘下來的……他們常常分不清想象還是現實。因此,經常把想象中的事情說出來。
第二、滿足需求
有的幼兒在傷心的時候或在愿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通過對與愿望有關的想象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第三、渴望被關注
這個年齡段的幼兒非常希望得到父母或老師的認可。有時候為了得到夸獎,就會出現說謊的行為。
第四、模仿
這個年齡段的幼兒非常喜歡模仿,因此幼兒不知不覺就學了家人一些不好的行為。
第五、避免懲罰
有的家庭對幼兒的過錯懲罰非常嚴厲,那么幼兒為了躲避懲罰而就容易出現說謊的行為。
3歲孩子說謊該怎樣教育好
第一、平時要學會傾聽幼兒想象出來的故事。對幼兒假想出來滿足自己需求的說謊,父母要關心其說謊背后的原因,而不是簡單地懲罰幼兒。
先找出說謊的原因,如果幼兒說出實情,父母一定要遵守諾言不給予處罰,反而贊賞他勇于認錯的行為,讓幼兒明白父母對他的重視。假如幼兒是為了逃避某些事情,則需要先針對他不喜歡什么,多聆聽并與幼兒溝通。
第二、父母平日應加強與幼兒溝通互動,多了解幼兒的想法,讓幼兒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與注意。
第三、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好榜樣,不要不經意地在幼兒面前說出做不到的承諾,說話要算數,平時既不能哄騙幼兒也不能父母之間相互欺騙。
第四、對于幼兒一些小的過失或錯誤,家長應該有一顆寬容的心。站在幼兒的角度去理解他們,并鼓勵幼兒再次去嘗試。這樣一來,幼兒就不會為了逃避懲罰而撒謊了。
數學是一個階段性學習比較強的科目,所以很多家長在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對孩子的數學學習進行一定的訓練。但是在教幼兒園小孩學數學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好的方法,否則可能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哦。那么我們就來說一說怎么教幼兒園小孩學數學的解決方法吧。
怎么教幼兒園小孩學數學
1、數學來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要對孩子進行一定的引導
那么我們可以從生活當中的例子來入手,比如物體的形狀,從各個生活當中的物體,感受它的形狀,教給孩子不同的幾何體名稱,如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
讓孩子從生活中學會辨別,從而明白不同的物體具有不同的形狀;更進一步,學會對不同的形狀進行歸類。
還有物體數量之間的比較:如多少高矮胖瘦等等,通過不同的實例,讓孩子進行具體的感受。明白他們所表達的實際意義。
2、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可以從孩子的學習興趣開始著手引導
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數學的,父母可以時不時的引導孩子學數學,問一下與數學相關的知識,比如說有8個蘋果,爸爸吃了2個,還剩幾個?或者類似簡單的數數問題也可以,這樣,激發孩子的求知欲望,潛移默化的把數學的知識教給孩子。
3、利用空間想象能力提升數學能力
空間想象能力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的數學能力,而且將數字與空間聯合起來,還可以形成數學直覺。
家長可以在家中,有意識地選擇一些發展空間想象能力的玩具給孩子玩。比如積木、樂高、橡皮泥等等。
4、積極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
如果我們把幼兒一生中受到的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比喻成一棵樹的話,可以說社會教育是樹冠,學校教育是樹干,家庭教育是樹根。
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占有極大的分量,之所以將它比喻為樹根,一方面是因為首先家庭教育是內隱的、不容易見到,人們說起教育就會首先想到教師和學校,就像我們在看一棵參天大樹的時候,會抬頭仰望筆直的枝干、碧綠的樹葉,而不會注意到地下的樹根;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又是非常重要的,擁有茂密根系的樹木更容易茁壯成長,堅實的基礎是良好發展的前提。
因此,對幼兒的教育不僅僅是幼兒園的事,家長不能推卸自己在幼兒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要緊密配合教師,搞好幼兒的教育。
有很大一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發現孩子在三四歲的年紀會變得護食,不愿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因此而捍衛自己的權利,那么對于四歲孩子自私正常嗎?
四歲孩子自私正常嗎
如果家長們發現孩子在三到四歲的時候很自私也不用擔心,這完全屬于正?,F象。
首先先來說一下家庭教育導致的自私?,F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的地位特別崇高的,所有大人都圍著孩子團團轉,無論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大人都會盡量滿足,如果家長一直孩子當作孩子來看待,很容易養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的性格。
家長的示范作用,小氣、斤斤計較的家長,很難養出懂得分享的孩子。想教會孩子分享,父母自己要先做好表率。常常和家庭成員、鄰居朋友分享自己喜歡的食物、書籍、好用的工具等,讓孩子看到分享給人際交往帶來的愉悅感,在耳濡目染中模仿家長的分享行為。
四歲孩子自私怎么辦
1、注重行為習慣
我們應該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習慣,不要只是注重衣食住行方面,因為,孩子的好習慣養成更加重要,特別是孩子如果四歲孩子自私的話,將來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不好改變。
2、學會與人分享
這里有兩層意思,既要教孩子學會分享,家長還要掌會分享,而家長學會分享更易被忽視。舔犢之情使為人父為人母們都寧肯虧了自己也不愿怠慢自己的孩子,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盡數都往孩子面前堆。
一邊擔心著孩子會發展為不關心別人的冷血兒,一邊又在做著阻止孩子學會分享的蠢事。經常會發生這樣一幕:孩子誠心誠意請家長分享,家長卻堅決推辭,哪怕只是象征性的分享,也不肯接受,謝絕孩子的一份好心。
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沒有了謙讓與分享的意識。所以,家長,自己首先要學會分享。坦然地分享,成為與孩子分享的伙伴。
3、制定規矩
如果你四歲孩子自私任性慣了,而且又是獨生子女或第一個孩子,你往往很難去糾正他。盡管如此,游戲規則仍掌握在你手中,你可以規定:“在我們家中,每個人都需要考慮別人的感受,這是對別人的一種關心和體貼,你也要學會這樣?!?/p>
并且告訴孩子如果不這樣做,后果是什么:“如果你表現得很自私,我會給你指出來,你就知道這需要去改變一下,因為家里人都遵守這個規則?!?/p>
4、讓孩子分擔家務
很多四歲孩子自私是因為被家長寵壞了,在家里什么事也不做只知道跟父母索取,這個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既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也可以讓孩子體會到家長的辛苦。
5、樹立好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一般家長都是孩子模仿學習的對象,家長要身體力行,做與人分享的好榜樣,經常主動幫助他人,即可在無形之中影響孩子,促進孩子好品質的形成。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