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我相信很多家長都聽說過“三年級現象”,這是因為三年級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跨度,有些孩子在這個階段可以找到自己學習的目標,但是也有一些小孩在這個時候出現厭學心理。當三年級小孩出現厭學心理后,家長應該怎么疏導呢?
三年級小孩厭學心理怎么疏導
1、明確孩子不愿意上學的原因
父母首先要了解三年級小孩出現厭學心理的原因,是因為學習成績差感到自卑;還是在學校里沒有朋友,感到孤獨;還是在學校里被其他同學欺負;還是被老師批評了,感到難過等等。孩子厭學不是一個小事情,家長要一點點的分析,根據原因,慢慢的處理問題。
2、改變學習方法和環境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和目標,并通過游戲和互動的方式進行學習。此外,為孩子創造一個安靜、舒適且有趣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孩子的學習積極性的提升。孩子厭學往往也與家長過度約束有關。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開展各類體育活動,促進互動和溝通,降低孩子的壓力,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3、要適當降低對孩子的期望
家長要知道“第一”只有一個,努力是人人可以做到的。應了解孩子學習的困難所在,幫助孩子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并為此而努力。此外,家長要多與孩子在學習方法、人生理想等方面進行溝通與探討。我們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幫他發現哪些基礎點沒有掌握,哪些是他缺失的。
4、要讓孩子看到學習中的進步
家長在孩子周末學習的期間,可以對孩子家庭作業進行檢查并做好記錄。等過一段時間后,在把孩子之前做的作業和現在做的作業拿出來做對比,這樣你就會知道孩子這段時間有沒有進步。父母經常可以告訴孩子學習上有哪些進步,還有哪些不足。這樣,孩子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心里有數,信心足,動力強。孩子在學習時,就自然地產生一種喜悅的心情。
三年級小孩為什么會出現厭學心理
1、父母對孩子過于溺愛,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自信,逃避現實。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手中的寶,平時過于溺愛,任何事情父母都會替孩子辦理好,孩子從未遇到過挫折,當孩子在升入三年級的時候,由于學習壓力超出了學生承受能力,學生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對自己沒有了信心,學生就會對學習產生厭惡。
2、孩子否定自己,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對學業成就,和未來成功過渡,關注的社會大背景下紛紛倒下。孩子們感受到學習的過程痛苦而無趣,父母們的傾力安排,讓孩子們失去了對自己的掌控感,哪怕自己已經很努力了、成績考得已經很好了,父母們卻依然不滿意。學習結果帶來的總是挫敗感和自責感,孩子們越來越體會不到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不想在學習了。
三年級小孩應該怎樣學
1、多做題鞏固所學的知識。只是背熟會寫,如果做題少,成績還是會受影響。必須通過做題來鞏固所學知識,通過各種題型來訓練孩子的做題速度、思維的靈活度以及對題目的適應能力。
2、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的能力。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解決的辦法,遇到難題的時候一定要讓要有一個這個不難,只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一個問題用多種方式去解決,提高孩子發散思維,以后長大了不至于鉆牛尖。
小學三年級應該訓練孩子面對逆境的能力了,這就需要孩子學會接受失敗和自己的不完美,不要從小養成玻璃心,家長在這些方面也需要更加的注意。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